p2000_impreza 版主 Oct 7, 2005 以後發文,文章主題,要明確點喔! 例如"跑山路LSD要用哪一種比較好??" 請自行修改(使用文章右上角的"edit"編輯,即可修改您的文章主題)~ ~謝謝~
R rossi306 Oct 7, 2005 1 way LSD 僅再加速時才會產生作用 1.5wayLSD 再放開油門會有些許的作動 2 way LSD 在鬆開油門之下會持續作動 加裝後車輛的反應也完全不同 要看你的駕駛習慣和訴求來決定和採用
p2000_impreza 版主 Oct 9, 2005 CUSCO或STI 1WAY? 1.5WAY? 2WAY? 有大大使用過嗎? 其實,我個人是比較偏好STI的後差…平常使用上比較好保養市區中車子也比較好開~ 只是,STI的後差分類不少種,要找到適合的也不是這麼容易~ 新手從CUSCO這一類的下手也不錯~ 又可以調WAY數,可以自行體會不同設定的差別~ 只不過要勤保養、每隔一段時間要調整間隙、使用到一定的程度要換磨合片… 因為你新接觸,應該是不清楚不同WAY數設定的駕駛差異~ 換顆CUSCO的會對你比較好~ 總不能要你買個三顆不同設定的STI後差,試到你滿意吧…
p2000_impreza 版主 Oct 14, 2005 LSD這種東西使用上來說,是很主觀的… 又還要考量用車環境、駕駛風格等等的問題~ 沒有絕對的好或壞… 我覺得好用,只是考量其方便性與舒適性~ STI的作動當然沒有CUSCO競技型的%數來的高~ 以某個方面來說,也能說STI的沒有CUSCO的好用~ 又如果是代步車~又非純熱血派~ 以我的立場,我會選擇STI的~ 照顧起來也不用這麼費心~ 當然,STI也有競技用的~ 那個開起來就跟CUSCO差不多了~
? [已註銷] Oct 14, 2005 不同L.S.D.的設定狀況將會帶來不同的動 態性能,以前輪驅動車款而言,動力持續輸出將提供足夠的牽引力,在過彎時可以順利地將車頭往彎內帶,進而減小出彎角度,如此一來,駕駛者便可以提早加大油門開度,進而提高速度。對於4WD的Impreza GT而言,雖然Subaru原廠提供前後標準差速器、中央前後50:50差速器的標準配置,但透過不同L.S.D.的改裝,便可以進而改變車輛特性 。 為了驗證不同L.S.D.配置的差異性,鑑定團找來兩部Impreza,一輛是搭載Cxxxo後L.S.D.的標準配置,另一輛則是採用Impreza STi原廠可變中央扭力分配器的改裝式樣車,因此,我們可以獲得三種不同的L.S.D.配置設定,在TIS賽車場的不同彎道中,一一驗證其特性 差異。 驗證1 對照組 轉向不足 原廠L.S.D.+50:50原廠設定 原廠Impreza GT採前後50:50扭力分配,前後軸均未搭配L.S.D.限滑差速器,在一般道路狀況下,動 力將可平均分配於前後左右四輪上,在全時四輪驅動的狀況下,對於動力傳輸與操控穩定性 有著水準的表現。 在TIS賽道的彎道攻堅中,車身側傾是無可避免的自然物理現象,而當內側輪胎因離心力導致接地胎印減小時,動 力往往會因為傳統差速器的自動分配而無法順利傳達至路面。雖然這輛Impreza已改裝日本Impreza WRX STi之可調式中央差速器,不過在設定為前後50:50的標準狀況時,與一般Impreza GT並無差異,因此,我們可以將此作為對照組進行觀察。從第三張出彎圖中可以發現,Impreza GT的車頭方向已略微指向彎道外側。對於加快出彎速度有著不利的影響。 驗證2 實驗A組 轉向中性Cxxxo 1-Way L.S.D.+50:50原廠設定 原廠設定在原本稍微的激烈操駕中,無可避免地將會遭遇動 力無法確實傳輸、牽引力降低的狀況,因此,實驗A組將一具Cxxxo 1-Way機械式L.S.D.安裝在後軸上,當左右輪轉速差加大時,機械式L.S.D.內部的摩擦片將會因強制接合,持續提供動 力至左右輪。如此一來,駕駛者便可以透過油門的收放來控制車身動態,對於出彎角度掌控有著相當大的助益。 由三張連續的彎道圖中可以發現,加裝Cxxxo後軸1-Way L.S.D.之後的Impreza GT,在出彎角度上有著明顯不同,車頭較偏向出彎方向,如此一來,車手便可以及早加大油門開度,令出彎速度與接下來的直線速度都可以相對提升。在直線、彎道交織而成的賽場或是山道攻堅中,這樣的結果將有助於加快整體速度。 驗證3 實驗B組轉向過度 原廠L.S.D.+36:65扭力分配 接著我們將搭載可調式中央差速器的Impreza GT進行調整,在中央差速器調整為前後分配比35:65之後,原本四輪傳動 之Impreza GT將略帶後驅車的操控特性。換言之,轉向不足將變得有些轉向過度,對於大角度彎道而言,這樣的特性 反而能夠加快速度。 略帶轉向過度的靈活特性在三張連續照片中被清楚呈現,由於後軸輸出比率略大於前軸,在車頭向彎內移動 的狀況下,出彎路線不僅較貼近於路沿石,車頭也比實驗A組更接近理想出彎路線。由此也可以發現,四輪傳動 雖然對於多數路況有著提升穩定性的功效,但若能搭配可變式前後傳動比率調整,在小角度彎道上35:65模式更能發揮速度。此時,您不妨換上Cxxxo之35:65前後扭力分配器,以收改變動 態特性之效。 以上文章轉貼自超越車訊網
? [已註銷] Oct 19, 2005 就我所知身邊的車友幾乎都裝CUSCO的 有些人認為STi的可能不夠用 如果是要跑山路的話一般都是建議加裝後LSD 但裝上必須跟之前的駕馭方式有所不同,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喔!
4 4G63 Jan 15, 2006 就在下印象, GDB原廠的後差, 應該是viscos LSD, 就是黏耦式LSD, 靠溫度使矽油膨脹讓離合器片接合而作動, 操駕一段時間, 可能會因為溫度過高導致失去限滑作用. Cusco機械式LSD是不錯的選擇, 1, 1.5, 2 way指油門與作動的關聯, 2 way踩收油都做動, 比較適合封閉賽道. 我的觀念跟一些網兄一樣, 1.5 way會比較適合. 另外, 前差應該可以流用GDB的helical LSD, 也就是所謂蟲型齒輪LSD, 他算是扭力感應型, 一般低速狀態下沒作用, 一般道路駕駛比較輕鬆, 應付山道也相當足夠. Cusco的機械式LSD還能夠利用離合器片改變限滑幅度, 缺點, 就是一定要用專用油, 不然很可能會出怪手.........
? [已註銷] Jan 15, 2006 其實原廠sti的後LSD雖然是1.5WAY只有約25%. 但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.它只有在轉彎時才會動作.和CUSCO等改裝品不太一樣. 如果只跑山道又不代甩.小弟覺得因GC-8的後底盤和懸吊有點不優. 因此只須加6連桿和STI的後LSD就可以. 還是那句話.貨比3家. 當車友聚會時交換開.自己體會.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設定. 小弟小小意見別見怪. PS.插花一則今天聽到的事.小弟朋友和公司主管去參觀日本改裝廠. 聽到台灣GDB STI紅頭的引擎用的是日本舊款的.小弟心有點心酸. 我們都是消費者他們為什麼要這樣. 對不起.小弟沒別的意思.也可能他們亂說的.我還是愛IMPREZA.沒改變. 大家玩的開心就好.對吧.
? [已註銷] Mar 14, 2006 PS.插花一則今天聽到的事.小弟朋友和公司主管去參觀日本改裝廠. 聽到台灣GDB STI紅頭的引擎用的是日本舊款的.小弟心有點心酸. 我們都是消費者他們為什麼要這樣. 對不起.小弟沒別的意思.也可能他們亂說的.我還是愛IMPREZA.沒改變. 大家玩的開心就好.對吧. 唉!這是多數台灣車廠的行銷企劃人員搞出來的,並不是完全由日本人搞出來的,他們爲了推這塊汽車市場,相對的也要計算出公司的損益開銷,所以會依需求區隔開產品的搭配,設定台灣向的產品,越是新的產品單價就越高,單價高就變的小眾產品,所以別心酸了!你看一下M牌EVO 壹台180萬,兩者同等級的差異! 當然多多少少日本人也會針對他的產品對當地的適應性給予建議啦!小日本有點龜這是大家都知道的! 個人的淺見,看看就好!
Simon Mar 25, 2006 就在下印象, GDB原廠的後差, 應該是viscos LSD, 就是黏耦式LSD, 靠溫度使矽油膨脹讓離合器片接合而作動, 操駕一段時間, 可能會因為溫度過高導致失去限滑作用. Cusco機械式LSD是不錯的選擇, 1, 1.5, 2 way指油門與作動的關聯, 2 way踩收油都做動, 比較適合封閉賽道. 我的觀念跟一些網兄一樣, 1.5 way會比較適合. 另外, 前差應該可以流用GDB的helical LSD, 也就是所謂蟲型齒輪LSD, 他算是扭力感應型, 一般低速狀態下沒作用, 一般道路駕駛比較輕鬆, 應付山道也相當足夠. Cusco的機械式LSD還能夠利用離合器片改變限滑幅度, 缺點, 就是一定要用專用油, 不然很可能會出怪手......... 不知道台灣的GDB STI跟日規一不一樣,若是一樣,則GDB STI的後差是機械式 的. 05年以後的GDA後軸就真的是黏偶合式LSD. 如果要換,我的首選是ATS 1.5way carbon LSD........... 😁
E EVISU Mar 25, 2006 一般台灣的車友可能對ATS CARBON LSD完全沒概念吧! 這張圖看完大家大概就知道ATS CARBON LSD有多強 一般的METAL材質 LSD跟本比不上! 不管是鎖定率 耐久性 油門開度的控制性 壽命都是非常優秀的在來只要用上ATS CARBON LSD專用油異音的產生也是等於零! 小弟的車上目前就是使用上1.5WAY的ATS CARBON LSD只有一句話優!抱持懷疑的朋友用看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囉 😉 保證你們會愛上它 😛
14 個評論
例如"跑山路LSD要用哪一種比較好??"
請自行修改(使用文章右上角的"edit"編輯,即可修改您的文章主題)~
~謝謝~
1.5wayLSD 再放開油門會有些許的作動
2 way LSD 在鬆開油門之下會持續作動
加裝後車輛的反應也完全不同 要看你的駕駛習慣和訴求來決定和採用
1WAY?
1.5WAY?
2WAY?
有大大使用過嗎?
其實,我個人是比較偏好STI的後差…平常使用上比較好保養市區中車子也比較好開~
只是,STI的後差分類不少種,要找到適合的也不是這麼容易~
新手從CUSCO這一類的下手也不錯~
又可以調WAY數,可以自行體會不同設定的差別~
只不過要勤保養、每隔一段時間要調整間隙、使用到一定的程度要換磨合片…
因為你新接觸,應該是不清楚不同WAY數設定的駕駛差異~
換顆CUSCO的會對你比較好~
總不能要你買個三顆不同設定的STI後差,試到你滿意吧…
是因為STI比較沒那麼競技嗎?還是.......可以作多分析來聽嗎?
又還要考量用車環境、駕駛風格等等的問題~
沒有絕對的好或壞…
我覺得好用,只是考量其方便性與舒適性~
STI的作動當然沒有CUSCO競技型的%數來的高~
以某個方面來說,也能說STI的沒有CUSCO的好用~
又如果是代步車~又非純熱血派~
以我的立場,我會選擇STI的~
照顧起來也不用這麼費心~
當然,STI也有競技用的~
那個開起來就跟CUSCO差不多了~
驗證1 對照組 轉向不足 原廠L.S.D.+50:50原廠設定
原廠Impreza GT採前後50:50扭力分配,前後軸均未搭配L.S.D.限滑差速器,在一般道路狀況下,動 力將可平均分配於前後左右四輪上,在全時四輪驅動的狀況下,對於動力傳輸與操控穩定性 有著水準的表現。 在TIS賽道的彎道攻堅中,車身側傾是無可避免的自然物理現象,而當內側輪胎因離心力導致接地胎印減小時,動 力往往會因為傳統差速器的自動分配而無法順利傳達至路面。雖然這輛Impreza已改裝日本Impreza WRX STi之可調式中央差速器,不過在設定為前後50:50的標準狀況時,與一般Impreza GT並無差異,因此,我們可以將此作為對照組進行觀察。從第三張出彎圖中可以發現,Impreza GT的車頭方向已略微指向彎道外側。對於加快出彎速度有著不利的影響。
驗證2 實驗A組 轉向中性Cxxxo 1-Way L.S.D.+50:50原廠設定
原廠設定在原本稍微的激烈操駕中,無可避免地將會遭遇動 力無法確實傳輸、牽引力降低的狀況,因此,實驗A組將一具Cxxxo 1-Way機械式L.S.D.安裝在後軸上,當左右輪轉速差加大時,機械式L.S.D.內部的摩擦片將會因強制接合,持續提供動 力至左右輪。如此一來,駕駛者便可以透過油門的收放來控制車身動態,對於出彎角度掌控有著相當大的助益。 由三張連續的彎道圖中可以發現,加裝Cxxxo後軸1-Way L.S.D.之後的Impreza GT,在出彎角度上有著明顯不同,車頭較偏向出彎方向,如此一來,車手便可以及早加大油門開度,令出彎速度與接下來的直線速度都可以相對提升。在直線、彎道交織而成的賽場或是山道攻堅中,這樣的結果將有助於加快整體速度。
驗證3 實驗B組轉向過度 原廠L.S.D.+36:65扭力分配
接著我們將搭載可調式中央差速器的Impreza GT進行調整,在中央差速器調整為前後分配比35:65之後,原本四輪傳動 之Impreza GT將略帶後驅車的操控特性。換言之,轉向不足將變得有些轉向過度,對於大角度彎道而言,這樣的特性 反而能夠加快速度。 略帶轉向過度的靈活特性在三張連續照片中被清楚呈現,由於後軸輸出比率略大於前軸,在車頭向彎內移動 的狀況下,出彎路線不僅較貼近於路沿石,車頭也比實驗A組更接近理想出彎路線。由此也可以發現,四輪傳動 雖然對於多數路況有著提升穩定性的功效,但若能搭配可變式前後傳動比率調整,在小角度彎道上35:65模式更能發揮速度。此時,您不妨換上Cxxxo之35:65前後扭力分配器,以收改變動 態特性之效。
以上文章轉貼自超越車訊網
有些人認為STi的可能不夠用
如果是要跑山路的話一般都是建議加裝後LSD
但裝上必須跟之前的駕馭方式有所不同,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喔!
GDB原廠的後差, 應該是viscos LSD, 就是黏耦式LSD,
靠溫度使矽油膨脹讓離合器片接合而作動,
操駕一段時間, 可能會因為溫度過高導致失去限滑作用.
Cusco機械式LSD是不錯的選擇,
1, 1.5, 2 way指油門與作動的關聯,
2 way踩收油都做動, 比較適合封閉賽道.
我的觀念跟一些網兄一樣, 1.5 way會比較適合.
另外, 前差應該可以流用GDB的helical LSD, 也就是所謂蟲型齒輪LSD,
他算是扭力感應型, 一般低速狀態下沒作用, 一般道路駕駛比較輕鬆,
應付山道也相當足夠.
Cusco的機械式LSD還能夠利用離合器片改變限滑幅度, 缺點, 就是一定要用專用油, 不然很可能會出怪手.........
但它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.它只有在轉彎時才會動作.和CUSCO等改裝品不太一樣.
如果只跑山道又不代甩.小弟覺得因GC-8的後底盤和懸吊有點不優.
因此只須加6連桿和STI的後LSD就可以.
還是那句話.貨比3家.
當車友聚會時交換開.自己體會.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設定.
小弟小小意見別見怪.
PS.插花一則今天聽到的事.小弟朋友和公司主管去參觀日本改裝廠.
聽到台灣GDB STI紅頭的引擎用的是日本舊款的.小弟心有點心酸.
我們都是消費者他們為什麼要這樣.
對不起.小弟沒別的意思.也可能他們亂說的.我還是愛IMPREZA.沒改變.
大家玩的開心就好.對吧.
聽到台灣GDB STI紅頭的引擎用的是日本舊款的.小弟心有點心酸.
我們都是消費者他們為什麼要這樣.
對不起.小弟沒別的意思.也可能他們亂說的.我還是愛IMPREZA.沒改變.
大家玩的開心就好.對吧.
唉!這是多數台灣車廠的行銷企劃人員搞出來的,並不是完全由日本人搞出來的,他們爲了推這塊汽車市場,相對的也要計算出公司的損益開銷,所以會依需求區隔開產品的搭配,設定台灣向的產品,越是新的產品單價就越高,單價高就變的小眾產品,所以別心酸了!你看一下M牌EVO 壹台180萬,兩者同等級的差異!
當然多多少少日本人也會針對他的產品對當地的適應性給予建議啦!小日本有點龜這是大家都知道的!
個人的淺見,看看就好!
GDB原廠的後差, 應該是viscos LSD, 就是黏耦式LSD,
靠溫度使矽油膨脹讓離合器片接合而作動,
操駕一段時間, 可能會因為溫度過高導致失去限滑作用.
Cusco機械式LSD是不錯的選擇,
1, 1.5, 2 way指油門與作動的關聯,
2 way踩收油都做動, 比較適合封閉賽道.
我的觀念跟一些網兄一樣, 1.5 way會比較適合.
另外, 前差應該可以流用GDB的helical LSD, 也就是所謂蟲型齒輪LSD,
他算是扭力感應型, 一般低速狀態下沒作用, 一般道路駕駛比較輕鬆,
應付山道也相當足夠.
Cusco的機械式LSD還能夠利用離合器片改變限滑幅度, 缺點, 就是一定要用專用油, 不然很可能會出怪手.........
不知道台灣的GDB STI跟日規一不一樣,若是一樣,則GDB STI的後差是機械式
的. 05年以後的GDA後軸就真的是黏偶合式LSD.
如果要換,我的首選是ATS 1.5way carbon LSD........... 😁
設定2WAY
個人覺得比1.5WAY好用
這張圖看完大家大概就知道ATS CARBON LSD有多強 一般的METAL材質 LSD跟本比不上! 不管是鎖定率 耐久性 油門開度的控制性 壽命都是非常優秀的在來只要用上ATS CARBON LSD專用油異音的產生也是等於零!
小弟的車上目前就是使用上1.5WAY的ATS CARBON LSD只有一句話優!抱持懷疑的朋友用看看就知道是不是真的囉 😉 保證你們會愛上它 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