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力 TIFC monsta May 30, 2006 對於COOLER的問題 有些車友有裝前置有些應該只有上置~! 對於前置跟上置~!各有哪些優缺點呢? 小弟我只知道上置反應較快 但前置冷卻效果較好~! 有要改很大才需要前置嗎? 改很大之後還可以用上置嗎?? 想問問各位前輩 感謝 45 45 個評論
H HAnk May 30, 2006 有些車友有裝前置有些應該只有上置~! 對於前置跟上置~!各有哪些優缺點呢? 小弟我只知道上置反應較快 但前置冷卻效果較好~! 有要改很大才需要前置嗎? 改很大之後還可以用上置嗎?? 想問問各位前輩 感謝 😁 上置是因岐管短, 而且cooler小, 所以流量快反應直接. 但是相對的, 因為上置cooler體積小, 撞風效率較差, 又位於引擎上方(熱空氣上升原理, 引擎的熱會往上升) 當然對冷卻效果大打折扣. 至於Impreza前置的缺點是因為節氣門朝後, 造成intercooler的管路得繞一大圈, 那反應就一定慢. 如果你配合反置岐管, 那前置Intercooler的管路就大為縮短, 那反應自然就快. 配合大intercooler的容積, 撞風效應, 使冷卻的效果大為增加, 很適合大渦輪中高速的發揮! HAnk
? [已註銷] May 30, 2006 有些車友有裝前置有些應該只有上置~! 對於前置跟上置~!各有哪些優缺點呢? 小弟我只知道上置反應較快 但前置冷卻效果較好~! 有要改很大才需要前置嗎? 改很大之後還可以用上置嗎?? 想問問各位前輩 感謝 😁 上置是因岐管短, 而且cooler小, 所以流量快反應直接. 但是相對的, 因為上置cooler體積小, 撞風效率較差, 又位於引擎上方(熱空氣上升原理, 引擎的熱會往上升) 當然對冷卻效果大打折扣. 至於Impreza前置的缺點是因為節氣門朝後, 造成intercooler的管路得繞一大圈, 那反應就一定慢. 如果你配合反置岐管, 那前置Intercooler的管路就大為縮短, 那反應自然就快. 配合大intercooler的容積, 撞風效應, 使冷卻的效果大為增加, 很適合大渦輪中高速的發揮! HAnk hank大 , 你之前說你有朋友在做反置岐管,現在做好了嗎? 另外,你覺得這個産品如何? https://www.tsl-motorsport.co.uk/newsite/productarea.php?nav=300000§ion=300007&detail=64&query=
H HAnk May 30, 2006 😁 To: Kris, 因為那個改裝店, 目前在拆伙中! 所以那個岐管目前尚未投入量產. 至於你給我看的那張圖, 它的集氣室不大, 而且通往各個汽缸的管徑似乎也不粗, 扭力型, 低中速可能不錯, 但是高速再補油時可能較差. 而且不知道其內部構造, 如果只是一般構造, 那也沒有任何可取之處. 我之前說的那個岐管, 不一定要反置, 而且集氣室很大, 各管徑也很粗, 岐管內是四個喇叭嘴連結到各汽缸的管子, 完全是中高速式樣. 供參考! HAnk
H HAnk May 30, 2006 😁 這些設定純粹是看你的用途, 如果你只是跑跑山路, 其實保持原來的岐管反而有助扭力的攀升, 換了大容量的岐管, 當然是中高速取向! 還有前置coler的效率一定比較好, 但是你得忍受較慢的反應. 反置岐管雖是前置cooler的最好搭配, 但是因為引擎室空間問題, 有時還得犧牲冷氣的功能. Anyway, 好好斟酌吧! HAnk
I imprezashu May 30, 2006 有些車友有裝前置有些應該只有上置~! 對於前置跟上置~!各有哪些優缺點呢? 小弟我只知道上置反應較快 但前置冷卻效果較好~! 有要改很大才需要前置嗎? 改很大之後還可以用上置嗎?? 想問問各位前輩 感謝 之前從技師調電腦時得到之進氣溫經驗,TD-05或IHI VF34打1.2~1.3上置應都還夠用,若同樣條件下前置cooler在高速效果會更好(降溫低,含氧量更高),但起步反應可能會犧牲一些.6號以上可能就建議要前置的了.不過有一種很厚的上置cooler應也可對應到6號以上,不過缺點就是速度慢時冷卻效果較不好.另外intercooler本體的內外設計都直接影響到冷卻效果及氣體流速.對lag及油門反應也會有影響! :)
小 小式 May 30, 2006 看你的用車需求吧.沒有絕對的好壞. 當cooler前置 引擎設計使然. 廢氣排出走到渦輪這段就已經比別人長上一大截. 在走車頭一圈才進到節氣門.. 這一口壓縮空氣還真是得來不易. 😉 .. 除非追求大馬力.尾速的發揮. 不然上置個人覺得夠了. sti便宜.arc有品牌形象.美制加厚上置也挺豪邁的. 參考看看...
H HAnk Jun 1, 2006 那如果在原來的上置cooler上加裝噴水頭勒,效果不知如何?還有相關的控制不知怎弄?? 😁 GDB STi原廠就有手動式噴水設備, 效果在大熱天惡操時比較明顯, 但是我也已經有改裝了! 我的改裝方式是加了自動感壓Sensor, 並且多增加三個噴水頭到水箱和Oil cooler, 這個自動感壓Sensor只要Boost大於0.9kg, 就會自動噴水到Intercooler, Oil cooler, Cooler上, 所以還蠻方便的. 但是因為原廠STi的水筒容量很小, 所以我又做了一個開關在室內, 以防止它沒事就亂噴! 耗盡水筒內的水. 我知道Cusco也有賣自動噴水系統, HKS也有自動感溫噴水系統. 多問問店家吧! HAnk
monsta Jun 1, 2006 那如果在原來的上置cooler上加裝噴水頭勒,效果不知如何?還有相關的控制不知怎弄?? 😁 GDB STi原廠就有手動式噴水設備, 效果在大熱天惡操時比較明顯, 但是我也已經有改裝了! 我的改裝方式是加了自動感壓Sensor, 並且多增加三個噴水頭到水箱和Oil cooler, 這個自動感壓Sensor只要Boost大於0.9kg, 就會自動噴水到Intercooler, Oil cooler, Cooler上, 所以還蠻方便的. 但是因為原廠STi的水筒容量很小, 所以我又做了一個開關在室內, 以防止它沒事就亂噴! 耗盡水筒內的水. 我知道Cusco也有賣自動噴水系統, HKS也有自動感溫噴水系統. 多問問店家吧! HAnk 不知道我的GGA可以流用嗎??
I imprezashu Jun 2, 2006 那如果在原來的上置cooler上加裝噴水頭勒,效果不知如何?還有相關的控制不知怎弄?? 😁 GDB STi原廠就有手動式噴水設備, 效果在大熱天惡操時比較明顯, 但是我也已經有改裝了! 我的改裝方式是加了自動感壓Sensor, 並且多增加三個噴水頭到水箱和Oil cooler, 這個自動感壓Sensor只要Boost大於0.9kg, 就會自動噴水到Intercooler, Oil cooler, Cooler上, 所以還蠻方便的. 但是因為原廠STi的水筒容量很小, 所以我又做了一個開關在室內, 以防止它沒事就亂噴! 耗盡水筒內的水. 我知道Cusco也有賣自動噴水系統, HKS也有自動感溫噴水系統. 多問問店家吧! HAnk 不知道我的GGA可以流用嗎?? 外加會較好.我之前上置cooler時就共用雨刷水桶的水,但要犧牲後窗噴水功能==>用手控制(這好像是大部份5門的克難方法,只是要常開引擎蓋加水有點麻煩,還是在行李箱較好,水也可保持室溫).噴水在cooler上可降溫滿多的,原來很燙噴水後變溫的.不過太常噴引擎室會較髒,fron pipe上的O2 sensor可能也較易壞(那時還做了一個stainless的cover套在O2 sensor上 ).
I imprezashu Jun 2, 2006 😁 應該不難吧! 但是最好買給STi的大水筒防後行李箱, 不然像我一下就把水噴光了! HAnk 記得滿久之前版大有拍賣這STI水筒和灑水boost sensor,那時還向他問了不少問題!後來還是買不下手.....(原來STI水筒那麼貴) 😉
? [已註銷] Jun 2, 2006 我是有遇過GF8把後窗雨刷的功能廢掉然後改噴水在COOLER上. 但是噴頭要換成把水噴成霧狀的噴頭.噴的面積大效果才會好 不過是手動的..裝成自動的有點難度且材料也有點貴.(HKS有此類的產品)
S sega Jun 2, 2006 那如果在原來的上置cooler上加裝噴水頭勒,效果不知如何?還有相關的控制不知怎弄?? 😁 GDB STi原廠就有手動式噴水設備, 效果在大熱天惡操時比較明顯, 但是我也已經有改裝了! 我的改裝方式是加了自動感壓Sensor, 並且多增加三個噴水頭到水箱和Oil cooler, 這個自動感壓Sensor只要Boost大於0.9kg, 就會自動噴水到Intercooler, Oil cooler, Cooler上, 所以還蠻方便的. 但是因為原廠STi的水筒容量很小, 所以我又做了一個開關在室內, 以防止它沒事就亂噴! 耗盡水筒內的水. 我知道Cusco也有賣自動噴水系統, HKS也有自動感溫噴水系統. 多問問店家吧! HAnk 不知道我的GGA可以流用嗎?? 外加會較好.我之前上置cooler時就共用雨刷水桶的水,但要犧牲後窗噴水功能==>用手控制(這好像是大部份5門的克難方法,只是要常開引擎蓋加水有點麻煩,還是在行李箱較好,水也可保持室溫).噴水在cooler上可降溫滿多的,原來很燙噴水後變溫的.不過太常噴引擎室會較髒,fron pipe上的O2 sensor可能也較易壞(那時還做了一個stainless的cover套在O2 sensor上 ). 那如果像最近經常下大雨 雨水從引擎蓋開孔跑進去 就有如加了噴水開關一般 對intercoller的冷卻效果更好囉
H HAnk Jun 2, 2006 😁 To: Sega, 其實冬天或雨天, Turbo車會變得更有力, 不知到你有沒有發現! 這就是進氣溫度跟冷卻效率的功勞. 其實如果真的大熱天要跑0-400m或甲車, 在Intercooler上放一些冰塊, 會有很好的效果! HAnk
I imprezashu Jun 2, 2006 我以前還會裝冰水或冰塊在水桶內,水桶外再貼隔熱棉,可保持一陣噴出的水是冰的.不過一般自來水結冰後會有很多雜質析出,易堵塞噴水頭.改前置後cooler的溫度真的沒像上置那麼高,也就不需要了. 😉
45 個評論
對於前置跟上置~!各有哪些優缺點呢?
小弟我只知道上置反應較快
但前置冷卻效果較好~!
有要改很大才需要前置嗎?
改很大之後還可以用上置嗎??
想問問各位前輩
感謝
😁
上置是因岐管短, 而且cooler小, 所以流量快反應直接.
但是相對的, 因為上置cooler體積小, 撞風效率較差, 又位於引擎上方(熱空氣上升原理, 引擎的熱會往上升) 當然對冷卻效果大打折扣.
至於Impreza前置的缺點是因為節氣門朝後, 造成intercooler的管路得繞一大圈, 那反應就一定慢. 如果你配合反置岐管, 那前置Intercooler的管路就大為縮短, 那反應自然就快.
配合大intercooler的容積, 撞風效應, 使冷卻的效果大為增加, 很適合大渦輪中高速的發揮!
HAnk
對於前置跟上置~!各有哪些優缺點呢?
小弟我只知道上置反應較快
但前置冷卻效果較好~!
有要改很大才需要前置嗎?
改很大之後還可以用上置嗎??
想問問各位前輩
感謝
😁
上置是因岐管短, 而且cooler小, 所以流量快反應直接.
但是相對的, 因為上置cooler體積小, 撞風效率較差, 又位於引擎上方(熱空氣上升原理, 引擎的熱會往上升) 當然對冷卻效果大打折扣.
至於Impreza前置的缺點是因為節氣門朝後, 造成intercooler的管路得繞一大圈, 那反應就一定慢. 如果你配合反置岐管, 那前置Intercooler的管路就大為縮短, 那反應自然就快.
配合大intercooler的容積, 撞風效應, 使冷卻的效果大為增加, 很適合大渦輪中高速的發揮!
HAnk
hank大 , 你之前說你有朋友在做反置岐管,現在做好了嗎?
另外,你覺得這個産品如何?
https://www.tsl-motorsport.co.uk/newsite/productarea.php?nav=300000§ion=300007&detail=64&query=
To: Kris,
因為那個改裝店, 目前在拆伙中! 所以那個岐管目前尚未投入量產.
至於你給我看的那張圖,
它的集氣室不大, 而且通往各個汽缸的管徑似乎也不粗, 扭力型, 低中速可能不錯, 但是高速再補油時可能較差.
而且不知道其內部構造, 如果只是一般構造, 那也沒有任何可取之處.
我之前說的那個岐管, 不一定要反置, 而且集氣室很大, 各管徑也很粗, 岐管內是四個喇叭嘴連結到各汽缸的管子, 完全是中高速式樣.
供參考!
HAnk
😈 😈 😈 😈 😈
這些設定純粹是看你的用途, 如果你只是跑跑山路, 其實保持原來的岐管反而有助扭力的攀升, 換了大容量的岐管, 當然是中高速取向!
還有前置coler的效率一定比較好, 但是你得忍受較慢的反應. 反置岐管雖是前置cooler的最好搭配, 但是因為引擎室空間問題, 有時還得犧牲冷氣的功能.
Anyway, 好好斟酌吧!
HAnk
對於前置跟上置~!各有哪些優缺點呢?
小弟我只知道上置反應較快
但前置冷卻效果較好~!
有要改很大才需要前置嗎?
改很大之後還可以用上置嗎??
想問問各位前輩
感謝
之前從技師調電腦時得到之進氣溫經驗,TD-05或IHI VF34打1.2~1.3上置應都還夠用,若同樣條件下前置cooler在高速效果會更好(降溫低,含氧量更高),但起步反應可能會犧牲一些.6號以上可能就建議要前置的了.不過有一種很厚的上置cooler應也可對應到6號以上,不過缺點就是速度慢時冷卻效果較不好.另外intercooler本體的內外設計都直接影響到冷卻效果及氣體流速.對lag及油門反應也會有影響! :)
當cooler前置
引擎設計使然.
廢氣排出走到渦輪這段就已經比別人長上一大截.
在走車頭一圈才進到節氣門..
這一口壓縮空氣還真是得來不易. 😉 ..
除非追求大馬力.尾速的發揮.
不然上置個人覺得夠了.
sti便宜.arc有品牌形象.美制加厚上置也挺豪邁的.
參考看看...
個人是流用sti的上置中冷+強化y管..明顯增加馬力喔!
便宜又好用。
😁
GDB STi原廠就有手動式噴水設備, 效果在大熱天惡操時比較明顯, 但是我也已經有改裝了!
我的改裝方式是加了自動感壓Sensor, 並且多增加三個噴水頭到水箱和Oil cooler, 這個自動感壓Sensor只要Boost大於0.9kg, 就會自動噴水到Intercooler, Oil cooler, Cooler上, 所以還蠻方便的. 但是因為原廠STi的水筒容量很小, 所以我又做了一個開關在室內, 以防止它沒事就亂噴! 耗盡水筒內的水.
我知道Cusco也有賣自動噴水系統, HKS也有自動感溫噴水系統. 多問問店家吧!
HAnk
😁
GDB STi原廠就有手動式噴水設備, 效果在大熱天惡操時比較明顯, 但是我也已經有改裝了!
我的改裝方式是加了自動感壓Sensor, 並且多增加三個噴水頭到水箱和Oil cooler, 這個自動感壓Sensor只要Boost大於0.9kg, 就會自動噴水到Intercooler, Oil cooler, Cooler上, 所以還蠻方便的. 但是因為原廠STi的水筒容量很小, 所以我又做了一個開關在室內, 以防止它沒事就亂噴! 耗盡水筒內的水.
我知道Cusco也有賣自動噴水系統, HKS也有自動感溫噴水系統. 多問問店家吧!
HAnk
不知道我的GGA可以流用嗎??
應該不難吧! 但是最好買給STi的大水筒防後行李箱, 不然像我一下就把水噴光了!
HAnk
😁
GDB STi原廠就有手動式噴水設備, 效果在大熱天惡操時比較明顯, 但是我也已經有改裝了!
我的改裝方式是加了自動感壓Sensor, 並且多增加三個噴水頭到水箱和Oil cooler, 這個自動感壓Sensor只要Boost大於0.9kg, 就會自動噴水到Intercooler, Oil cooler, Cooler上, 所以還蠻方便的. 但是因為原廠STi的水筒容量很小, 所以我又做了一個開關在室內, 以防止它沒事就亂噴! 耗盡水筒內的水.
我知道Cusco也有賣自動噴水系統, HKS也有自動感溫噴水系統. 多問問店家吧!
HAnk
不知道我的GGA可以流用嗎??
外加會較好.我之前上置cooler時就共用雨刷水桶的水,但要犧牲後窗噴水功能==>用手控制(這好像是大部份5門的克難方法,只是要常開引擎蓋加水有點麻煩,還是在行李箱較好,水也可保持室溫).噴水在cooler上可降溫滿多的,原來很燙噴水後變溫的.不過太常噴引擎室會較髒,fron pipe上的O2 sensor可能也較易壞(那時還做了一個stainless的cover套在O2 sensor上 ).
應該不難吧! 但是最好買給STi的大水筒防後行李箱, 不然像我一下就把水噴光了!
HAnk
記得滿久之前版大有拍賣這STI水筒和灑水boost sensor,那時還向他問了不少問題!後來還是買不下手.....(原來STI水筒那麼貴) 😉
但是噴頭要換成把水噴成霧狀的噴頭.噴的面積大效果才會好
不過是手動的..裝成自動的有點難度且材料也有點貴.(HKS有此類的產品)
😁
GDB STi原廠就有手動式噴水設備, 效果在大熱天惡操時比較明顯, 但是我也已經有改裝了!
我的改裝方式是加了自動感壓Sensor, 並且多增加三個噴水頭到水箱和Oil cooler, 這個自動感壓Sensor只要Boost大於0.9kg, 就會自動噴水到Intercooler, Oil cooler, Cooler上, 所以還蠻方便的. 但是因為原廠STi的水筒容量很小, 所以我又做了一個開關在室內, 以防止它沒事就亂噴! 耗盡水筒內的水.
我知道Cusco也有賣自動噴水系統, HKS也有自動感溫噴水系統. 多問問店家吧!
HAnk
不知道我的GGA可以流用嗎??
外加會較好.我之前上置cooler時就共用雨刷水桶的水,但要犧牲後窗噴水功能==>用手控制(這好像是大部份5門的克難方法,只是要常開引擎蓋加水有點麻煩,還是在行李箱較好,水也可保持室溫).噴水在cooler上可降溫滿多的,原來很燙噴水後變溫的.不過太常噴引擎室會較髒,fron pipe上的O2 sensor可能也較易壞(那時還做了一個stainless的cover套在O2 sensor上 ).
那如果像最近經常下大雨
雨水從引擎蓋開孔跑進去 就有如加了噴水開關一般
對intercoller的冷卻效果更好囉
To: Sega,
其實冬天或雨天, Turbo車會變得更有力, 不知到你有沒有發現! 這就是進氣溫度跟冷卻效率的功勞.
其實如果真的大熱天要跑0-400m或甲車, 在Intercooler上放一些冰塊, 會有很好的效果!
HA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