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盤 TIFC I imprezashu Oct 16, 2005 STI六連桿的使用經驗 有車友可提供這方面換裝前後的經驗嗎?另六連桿有無使用STI李仔串會差異很大嗎? GDB STI鋁合金可調四連桿又如何呢?謝謝! 26 26 個評論
p2000_impreza 版主 Oct 16, 2005 我是認為,道路使用,後連桿換換硬橡皮也是很ok的~ GD系大部份只出四連桿~ 而且,四連桿其中的兩隻,本身好像就是鋁合金硬橡皮~ 就連WRX四門新鯊也是如此,只差它是黑色而以~ 五門我就不清楚了~ 五門上少了滿多好料的~ 沒記錯的話,五門應該連前鋁合金三腳架也沒有~ 車價又比四門貴,想不通SOT在搞什麼~ 至於STI出的那個GD鋁色魚眼後四連桿~ 材質好像是鋁鎂合金~ 實際拿在手上就能感覺重量輕很多~ 對車身後半部的底盤反應速度有很大的幫助~ 配置在部分TYPE-RA及S203車款上~ 我是滿推荐那組四連桿的~ 後底盤的反應~比傳統快速很多~ 至於GC/GF系~ 找組價格不錯的中古STI六連桿也是可以~ 國產品或一般人說的仿冒品~我覺得如果只是硬橡皮的那種~ 品質大至上還能接受~ 反正車老了,橡皮也差不多快掛了~ 順道處理一下也好~ C/P值滿高的一項投資~
M Mman Oct 18, 2005 以impreza的後懸吊型式來說, 要改善轉向特性使其趨向中性的話大概有兩種處理方式, 比較簡單的就是改變橫向連桿bushing的剛性比, 通常會設定的就是前後橫向連桿的bushing剛性不一樣 這樣當橫向力進來時,可以讓後輪的toe角有小幅度的改變. 一般車輛特性都是會設計成轉向不足,所以從這邊下手可以改變轉向特性. 所以 當更換成全魚眼時,會有較佳的轉向感是因為原本的強弱設定被改變, 但是這種效果可以從設定bushing強度來達成,同時兼顧舒適性, 而且設定得宜的話,轉向特性的改變量可以更甚於使用全魚眼 另一種較麻煩的做法是,採用魚眼,而且重新設定連桿長度, 好處是可以設定出自己想要的特性,不過前提是必須具有相關的技術, 最好是有使用機構分析軟體的能力, 或是至少需知道連桿長度不同時的幾何特性變化趨勢 之後再慢慢的try and error. 另外,縱向連桿的部分是否更換這一點, 我的看法是,除非真有必要不然不太需要更換, 換了,乘適性必然大幅下降, 對於性能改變的部分原則上只有在於煞車或是加速時, 但是煞車時的改變,對於技術較不足的駕駛者而言,有可能造成危險, 不過GC/GF用的因為knuckle部分還是橡膠件,所以影響可能較小 如果縱向桿的兩個都是魚眼,那原本的懸吊幾何設定就會變得很重要 原本的設計如果不夠理想的話,這樣一搞車在公道上將會是非常難開的一部車 使用橡膠不是壞事,只要有正確的設定,一樣可以非常好用
小 小式 Nov 13, 2005 今天把後面連桿拆下來看.. 發現其實橡皮還滿硬的. 對一般車來講.算是硬上很多了... 我原本想拿去車優力膠...(看上面的文章.橫*2的強化就好.直的免了) 不過現在這樣.. 各位覺得如何!?. 😱
M Mman Nov 24, 2005 前陣子把兩隻縱向魚眼連桿搞上車 (感謝p大贊助固定座一組) 果然如預期一般 路面衝擊進入車室的量大增 車尾的安定性並無明顯可察覺之差異 市售改裝品還有羊角上縱向連桿的魚眼 真搞上的話 真是難以想像路面入力會大到什麼程度 一般用車的話這兩隻的錢我想就省下來吧
M Mman Nov 25, 2005 GDB的隔音跟gc車係相比我是覺得差異不大,一樣吵 完全沒有147萬等級該有的聲音 😉 如果cusco的牛腿也是魚眼 沒有察覺的原因可能有幾個 排氣管太吵 懸吊太硬 沒到後座體驗 人的敏感度較低 輪胎剛性較低(低胎壓或是胎體剛性低) 等等 在懸吊設計上縱向bushing的剛性一提昇,造成車內不適的問題是一定會出現的 一些高檔車甚至會把縱向桿車體惻一樣架在副車架上 多作一次隔震以降低衝擊感 HAnk大大您可以找台沒改裝的一起去壓分隔塊 而且要沒改吵管的 然後坐後座,應該會比較容易了解小弟所說的現象
H HAnk Nov 25, 2005 😁 我想我的原因有: 1. 我不讓人開我的車, 而我居然坐後座. 所以我不會坐到後座去感受. 2. GP sports的全直通排氣管, 真的很吵. 3. 已經忘記了原廠未改的感覺了. HAnk
26 個評論
四連桿或六連桿都要魚眼的反應才會完全發揮.強化硬橡膠.對操控的部分.
小弟淺見
GD系大部份只出四連桿~
而且,四連桿其中的兩隻,本身好像就是鋁合金硬橡皮~
就連WRX四門新鯊也是如此,只差它是黑色而以~
五門我就不清楚了~
五門上少了滿多好料的~
沒記錯的話,五門應該連前鋁合金三腳架也沒有~
車價又比四門貴,想不通SOT在搞什麼~
至於STI出的那個GD鋁色魚眼後四連桿~
材質好像是鋁鎂合金~
實際拿在手上就能感覺重量輕很多~
對車身後半部的底盤反應速度有很大的幫助~
配置在部分TYPE-RA及S203車款上~
我是滿推荐那組四連桿的~
後底盤的反應~比傳統快速很多~
至於GC/GF系~
找組價格不錯的中古STI六連桿也是可以~
國產品或一般人說的仿冒品~我覺得如果只是硬橡皮的那種~
品質大至上還能接受~
反正車老了,橡皮也差不多快掛了~
順道處理一下也好~
C/P值滿高的一項投資~
我裝的是Cusco的六連桿, 操控性有明顯的提升, 但是會有雜音產生.
HAnk
魚眼安裝一陣子.之後,異音似乎是很難避免的.
等到異音很嚴重時,只要更換魚眼橡膠即可..
要改善轉向特性使其趨向中性的話大概有兩種處理方式,
比較簡單的就是改變橫向連桿bushing的剛性比,
通常會設定的就是前後橫向連桿的bushing剛性不一樣
這樣當橫向力進來時,可以讓後輪的toe角有小幅度的改變.
一般車輛特性都是會設計成轉向不足,所以從這邊下手可以改變轉向特性.
所以 當更換成全魚眼時,會有較佳的轉向感是因為原本的強弱設定被改變,
但是這種效果可以從設定bushing強度來達成,同時兼顧舒適性,
而且設定得宜的話,轉向特性的改變量可以更甚於使用全魚眼
另一種較麻煩的做法是,採用魚眼,而且重新設定連桿長度,
好處是可以設定出自己想要的特性,不過前提是必須具有相關的技術,
最好是有使用機構分析軟體的能力,
或是至少需知道連桿長度不同時的幾何特性變化趨勢
之後再慢慢的try and error.
另外,縱向連桿的部分是否更換這一點,
我的看法是,除非真有必要不然不太需要更換,
換了,乘適性必然大幅下降,
對於性能改變的部分原則上只有在於煞車或是加速時,
但是煞車時的改變,對於技術較不足的駕駛者而言,有可能造成危險,
不過GC/GF用的因為knuckle部分還是橡膠件,所以影響可能較小
如果縱向桿的兩個都是魚眼,那原本的懸吊幾何設定就會變得很重要
原本的設計如果不夠理想的話,這樣一搞車在公道上將會是非常難開的一部車
使用橡膠不是壞事,只要有正確的設定,一樣可以非常好用
我不確定是不是叫牛腿
不過就是指左右各一隻的縱向連桿
發現其實橡皮還滿硬的.
對一般車來講.算是硬上很多了...
我原本想拿去車優力膠...(看上面的文章.橫*2的強化就好.直的免了)
不過現在這樣..
各位覺得如何!?. 😱
(感謝p大贊助固定座一組)
果然如預期一般
路面衝擊進入車室的量大增
車尾的安定性並無明顯可察覺之差異
市售改裝品還有羊角上縱向連桿的魚眼
真搞上的話 真是難以想像路面入力會大到什麼程度
一般用車的話這兩隻的錢我想就省下來吧
我的車是GDB, 後六連桿完全是Cusco的, 或許是GDB的隔音跟剛性較好, 我並沒有感覺到異狀.
HAnk
😉
如果cusco的牛腿也是魚眼
沒有察覺的原因可能有幾個
排氣管太吵
懸吊太硬
沒到後座體驗
人的敏感度較低
輪胎剛性較低(低胎壓或是胎體剛性低)
等等
在懸吊設計上縱向bushing的剛性一提昇,造成車內不適的問題是一定會出現的
一些高檔車甚至會把縱向桿車體惻一樣架在副車架上
多作一次隔震以降低衝擊感
HAnk大大您可以找台沒改裝的一起去壓分隔塊
而且要沒改吵管的
然後坐後座,應該會比較容易了解小弟所說的現象
我想我的原因有:
1. 我不讓人開我的車, 而我居然坐後座. 所以我不會坐到後座去感受.
2. GP sports的全直通排氣管, 真的很吵.
3. 已經忘記了原廠未改的感覺了.
HAnk
發生異音的機率高不高呢?
發生異音的機率高不高呢?
正常使用下,壽命應該都會蠻長久的唄!正STI出品的會發生異音的機率不高 8)
記得STI出的連桿應該都是魚眼的!
你的cusco六連桿花了你多少摳摳阿
STI的大概要花多少?